不管是否已經給醫生看過病,小孩子發燒都可以在家自行處理,常見的處理方法有一些要注意的原則如下:

小孩子發燒都可以在家自行處理   

(一)睡冰枕: 這是傳統的退燒方式,屬於物理退燒的方式,它只能加速散熱,並不會矯正腦部體溫定位點的上升。因此,如果還在溫度上升階段就給予冰枕或退熱貼等方式退燒,不但可能讓已經在寒顫的小孩更覺寒冷,而且可能會耗費身體更多的能量去產熱。只有當小孩已經開始退燒並感覺熱的時候,再考慮用冰枕來增加舒適感,但嬰幼兒要小心使用,以免失溫。

(二)溫水拭浴用溫水擦拭身體,可以使周邊血管擴張,如此體熱比較容易散失,燒也比較容易退。要注意的是,不要用酒精擦浴,因為酒精會使血管收縮,反而更不容易散熱此外,酒精擦浴後容易引起寒顱,使肌肉收縮生熱,燒反而更不容易退。另外,發燒的小孩子流汗較多,所以應常洗澡,千萬不要因為怕小孩子「冷到」而不洗澡,如此說不定還會因而得皮膚病。

(三)保持通風涼爽以前的老舊觀念是發了燒不可以洗澡,不可以吹風,不可以用電扇或冷氣,要把小孩包緊點以免「涼到」,甚至要緊緊的裹在棉被裏以發汗退燒,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。發燒初期,如果還在體溫上升、覺得寒冷的階段,當然還是要幫小孩穿蓋多點,但一旦開始流汗後,就要注意通風,脫去多餘的衣被,幫助散熱。此時,如果是夏天時可以開冷氣以保持涼爽。開電扇也可以,只要不直吹,可以增加空氣對流,對散熱也有幫助。

(四)使用藥物: 前面提過,發燒的機轉是「熱原」刺激下視丘產生某種「前列腺素」,它會影響體溫調中樞,使體溫設定值提高。一般的退燒葯物,其退燒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「前列腺索」的合成,以減少其對體溫調節中樞的影響,進而達到退燒的目的。它可以降低原本已經提高的體溫設定點,所以用了退燒藥物後,人體的「散熱反應」便會發揮作用,使血管擴張,增加排汗,進而降低體溫,但對正常的體溫則不會有影響。有些小孩子用了退燒葯後會大量流汗,有人就說是藥太「散」,會使人「虛」,其實是多慮的,只要多補充水分就可以了。退燒葯物有糖漿、錠劑、肛門栓劑和針劑等不同的劑型,所以退燒葯依不間的劑型可以口服、塞屁股、肌肉或靜脈注射。一般以口服的方式最為常用但如果小孩吃藥不合作,或是會嘔吐,可以改用肛門栓劑,但使用太多可能會引起腹瀉,所以已經拉肚子的小孩子就要避免用栓劑。已經打上點滴的小孩,可以考慮使用靜脈注射藥物退燒。至於肌肉注射退燒針,是諸多退燒方式中副作用最大、對小孩子最可能造成傷害的退燒方式,因此宜儘量避免。有些醫師很喜歡幫病人打退燒針,都是一般民眾深信,能立即退燒的醫師才是「好」醫師,這是十分錯誤的觀念。退燒針效果雖快,但若因而對小孩造成傷害,那真是因小失大、得不償失了,總之,退燒藥物的使用,應該依照醫師的指示,不要過於頻繁,也不必過度害怕,千萬不要「逼」醫師幫小孩「立刻」退燒,否則,萬一因此有了不良的副作用,可憐倒楣的還是你的小孩。記住,退燒的目的,是在減輕因為發燒所造成的不舒服,沒有明顯的不舒服,一般而言是不必退燒的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愛麗生小兒科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麗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